Skip to content

安徽新华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构建 "三位一体" 志愿服务育人体系

3月“学雷锋志愿服务月”期间,安徽新华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组织数百名青年志愿者深入城乡社区、红色地标、生态阵地,开展“红色铸魂、科技赋能、民生导向”三大领域的30余场主题实践活动,用青春行动书写高校服务社会的时代答卷。

红色铸魂:构建沉浸式思政教育场域

在大蜀山烈士陵园苍松掩映下,“星光筑梦志愿服务队”与50余名高校学子、中小学生共同举行“清明祭英烈”仪式,以敬献花篮、默哀追思、陈列馆研学等形式,构建从仪式教育到情景教学再到代际传承的红色课堂。“星光筑梦志愿服务队”带领30名社区儿童开展 "壁画里的党史" 艺术展导览、烈士事迹情景宣讲,让渡江战役烈士的英勇故事通过青少年的生动演绎走进人心。

科技赋能:打造智慧化基层治理样本

在南七街道,“安全零距离”团队编制《防诈手册》,结合典型案例开展情景模拟教学,为60余名中老年群体筑起数字安全防火墙,探索出科技时代志愿服务的专业化路径。 在香樟社区樱花节现场,"E路星火" 志愿服务队构建 "数字技术 + 人文服务" 双轮驱动模式:摄影组运用专业设备为游客提供 "即拍即修即印" 服务,累计定格美好瞬间200余张;技术组开发樱花主题反诈小程序,通过 AR 寻宝游戏普及 "AI 换脸诈骗"" 虚假投资 "等新型防诈知识,惠及群众300余人次。

民生导向:织密精准化服务保障网络

在新麓社区的助老行动中,"爱心接力棒志愿服务队" 的志愿者们为独居老人检修电路燃气、整理换季衣物,更通过陪读旧照片,共话家常事等情感陪伴,让 82 岁的李爷爷家中重现欢声笑语。“暖阳之下志愿服务队”在顺美社区组织的“桃林书境・春日奇遇记”活动中,将学科知识融入桃花林寻宝游戏,为12户困境家庭子女定制学业减压包,实现服务他人与自我成长的双向赋能。野生动物园里,由安徽新华学院22软件工程实验班同学组建的“萤火亮光志愿服务队”构建了“生态科普+行为干预”的文明引导体系,通过动物行为学知识讲解、手绘科普展板互动,成功劝导40余起不文明投喂行为,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在实践中具象化。

据了解,安徽新华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以 "1 个核心志愿服务团 + 16 支专业服务队 + N 个特色项目" 为架构,形成 "纵向贯通、横向联动" 的立体化志愿服务网络。核心团统筹资源调配,16 支服务队聚焦生态保护、反诈宣传、智慧助老等领域精准发力,N 个特色项目覆盖社区治理、文化传承等民生场景,形成了“需求调研—项目设计—效果反馈”的闭环管理机制。(张韬 高扬)


原标题:安徽新华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构建 "三位一体" 志愿服务育人体系